产品展示

日股“刺激牛”“人造牛”的启示:不要陷入红利股思维!【陈果A股策略4.3】

发布日期:2025-01-23 09:04    点击次数:131

陈果《解码“信心重估牛”》新课上线,欢迎加入

本期内容

接上节【陈果A股策略4.2】,其实要从技术角度评估政策是超预期还是低预期,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。因为每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不同,政策的影响结构也不一样,产生的系数自然不同。

简单来看,为了摆脱通缩,日本的财政刺激一共进行了四轮,在1993年9月份之后开始见效。通过评估我们可以大概发现,这四轮刺激对1994年的经济反弹都是有用的,财政赤字大致共增加了9个百分点。所以,要推动经济反弹需要相当大规模的财政政策。

这是从一个实际增速接近0增长,甚至略有下降的基础上,达到了4%的增长。也就是说,2个点的财政赤字拉动1个点的经济增长。但我们还要考虑名义GDP,因为它的名义增长并没有真正拉动起来,当时日本的CPI是下降的,我们现在还想把CPI拉上去,所以实际要拉动经济的力度不会少,但可能也需要分几轮实施。

日本当时分了四轮,因为无法一开始就准确判断经济底在哪里,需要多大力度,只能通过尝试来确定。所以很多人急于想知道政策力度是否足够,一般来说不会轻易就能达到足够,要么一次性做过头,要么逐步加量,这更符合规律。

除了1993-1994年日股的“刺激牛”,本节我们还会重点讨论2011年起的“人造牛”。

2011年,日经225指数跌至了7000点,日本人对股票失去了信心。那时有人说,央行可以做QE,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买国债。

当时日本国债利率已经接近0,于是央行开始买股票,买股票ETF,这在之前没有先例,美欧都没有。日本在2011年突破了这一点,实现了“人造牛”。在那个阶段,日企的想法是央行愿意买,我就卖给你,因为太多人被套牢了。这是一个不断换手的过程。

以日经指数来说,涨幅是惊人的。从2011年到现在,十几年间,股市从7000点涨到了超过40000点。这个过程伴随着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快速上升。在开始买ETF之前,日本央行是不能买股票的。那时开始买ETF,主要是买日经225指数——这就是日本股市最大的变化。

但这并非没有成本……

见闻大师课特邀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推出大师课《解码“信心重估牛”》,让我们一起把握牛市形成的底层逻辑。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课程详情,欢迎加入学习~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